11月15日,以“中国融资租赁:探索与展望”为主题的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第六次主题峰会落幕。本次峰会聚焦融资租赁发展现状,探索融资租赁未来发展方向。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杨柳勇表示,当前我国的经济仍处在困境,三年三大攻坚战进入了冲刺阶段,尽管金融租赁业和融资租赁业在经历了膨胀期以后面临严峻的监管形势,存在资产荒、转业困难的情况,但是各位租赁同仁不忘初心坚守阵地,以时间换空间,正在努力开创一片天地。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黄先海以“中美贸易战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点有五个方面:第一,中美贸易战冲击下掀起的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从贸易便利化落实到贸易自由化;第二,从人口数量红利到人口质量红利,每年900多万大学毕业生的高效利用将对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第三,城镇化与城市群红利,长三角城市群具有成为世界第二大城市群的潜力;第四,创新红利,加大科研投入,解放科学家;第五,形成国内大国大市场,打造强大国内市场,让商品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进行优化配置。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浙江省能源局原局长蔡刚发表题为“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展望”的主旨演讲。蔡刚从新能源概念及发展历程、新能源发展现状及方向、新能源政策分析及展望和新能源项目案例介绍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新能源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指出光伏、风电、水电、海洋能、储能、氢能、生物质能、乙醇汽油、地热能等九种新能源为浙江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
成渝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竹磬以“产融结合的难点与租赁公司的拓展策略”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他表示,产融结合主要方向是供应链金融细分,融资租赁是最佳的产融结合业务,但只有“真租赁”才能真正发挥产融结合优势。所以要发挥融资租赁解决实体企业的功能,必须由虚转实,向“真租赁”转型。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唐吉平代表西湖论坛发布2019年三季度中国融资租赁发展展望指数。他表示,三季度发展展望指数为53.04,环比上升3.23%,其中三季度行业发展指数为57.23,环比上升7.72%,租赁行业整体业务增长势头良好,但整体利润率水平下降,市场偏冷,需警惕资产质量问题;三季度行业信心指数为67.52,环比上升5.28%,租赁行业总体偏乐观;三季度行业预警指数为47.18,环比下降3.28%,租赁资产质量下滑。
中国电建集团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贺龙提出,融资租赁在“一带一路”市场中面临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业务领域有局限,集中在飞机、轮船等额度大、单体的租赁物产;第二,国内融资租赁业务以回租为主,在国际业务上并不适用;第三,功能发挥不充分,产能结合的深度不够,助推“一带一路”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于2017年10月12日由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融资租赁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成立的非官方、非营利性的融资租赁业务交流组织。致力于为关注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与机构提供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实践和创新的交流。西湖论坛下设融资租赁西湖论坛(南沙)研究院,注册于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湖论坛的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和理事单位覆盖全国20个省市。成员单位既有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含央企、地方国企和部分民企),还有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软件服务商和教育科技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