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保船舶的研制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项目,其研究、开发、试验及应用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因此,融资对其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11家银行参与建立“波塞冬原则”,意在发放新贷款时向环境友好型远洋船舶倾斜,为金融引导航运业变得更加环保树立了一个范例。不论是从环保事业的发展,还是从促进船舶行业朝环保方向升级的角度来说,我国的金融机构都应该有更多积极的响应。
应该说,船舶新燃料、新推进系统的研究具有金融机构最为厌恶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而且有的研究还可能需要从基础工作做起,这在十分在意投资回收周期与投资回报率的金融机构看来完全不具备吸引力。然而,我国的金融机构更应该看到,随着越来越多强制性国际海事环保法规的出台,越来越多的船东对采用最新技术的环保船舶产生兴趣。那些“黑科技”不仅可能带来高风险,还可能带来高收益,因此,着眼长远,顺应潮流,为更多环保技术与船舶融资,即使是“在金融言金融”,也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对于我国的金融机构来说,与船舶收益有着直接关系的融资租赁企业占据很大比例,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采取行动更加必要。
此外,在我国全力推进环保大业的过程中,所有行业均不能置身事外,我国金融行业更是其中重要的一员。船舶排放控制区制度的顺利实施、“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都需要通过更多的环保技术与船舶来支撑与实现,给予环保技术与船舶研发更多的金融支持,我国的金融机构责无旁贷。
助力我国船舶工业抢抓环保船舶市场先机,也应是我国金融机构为环保技术与船舶融资打开方便之门的重要原因。目前,各大海事强国已在环保船舶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除了取决于技术的强弱,还取决于资金的充裕与否。是成为我国环保技术与船舶研制水平提升过程中的重要动力,还是成为起掣肘作用的短板,我国金融机构应有正确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