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求生存 不惧未来挑战 |
——访辽宁省游艇行业协会秘书长周长利 |
|
发布时间:2017-06-09 17:24:00 | 来源:中国船舶新闻网 | 作者:石悦
|
|
游艇业内专家学者有过论述,按国际惯例,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开始萌芽;当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游艇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的水域资源丰富,游艇业被称之为“后汽车时代”“黄金水道上的商机”,因此前期被很多业界人士看好。尽管一些经济指标都指向游艇产业发展态势向好,但直到现在,我国游艇产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辽宁省游艇行业协会秘书长周长利对此表示:“尽管2016年我国有9个省市的GDP进入‘1万美元俱乐部’,但是我国游艇产业几十年来一直不温不火,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可以说游艇产业发展走入了误区。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平民化与游艇产业链脱节是很重要的原因。”
平民化
游艇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从全球范围来看,游艇旅游是一种大众的、常态化的旅游方式,但在中国一直走着高大上的路线。“我国近水地段的土地价值甚高,这是游艇走上‘高大上’路线的重要原因,运营游艇的成本高升,导致游艇产业只能走高端路线。”周长利说,“游艇经济的四化‘去贵族化’‘去高端化’‘去暴利化’‘平民化’是游艇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之前游艇以高大上的形象走了很多弯路,现在要用时间尽力弥补。此外,游艇公共码头等相关设施的缺失也是制约游艇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建设游艇公共码头只靠业内人士和社会呼吁是做不到的,游艇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放下眼前的财政数字,着眼于游艇经济长远发展。”
“现在,我国在册登记的游艇不过几千艘,其中很多在‘休眠’,使用率不高,也给游艇产业贴上了‘样子货’‘不实用’的标签。近年来,国家提出发展两杆经济,即钓鱼船的钓竿和帆船的桅杆。我认为,今后要想让游艇真正地游起来,发展游艇租赁、合伙购艇、分时度假等都是很好的推动方式。”周长利说。
游艇旅游消费
稳中求进
据统计,201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我国公民出境游人次达615万,以旅游费用加上目的地购物消费人均1.5万元人民币计算,我国游客春节出境游消费近1000亿元,而这些出境人员去的地方大多是滨水休闲之地。周长利指出,国内的水域资源、人文地理环境并不比国外差,可以说,中国游艇和滨水休闲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迅猛,我们急需利用旅游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让更多国民乃至于外国人在中国旅游消费。
周长利认为,近年来,中国社会复制和跟风盛行,一个产业发展了,马上就会有很多人跟上。“近十几年的船舶行业就是这样。2008年之前的近十年间,船舶行业突飞猛进发展,全国各地大上快上造船业,产能严重过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造船行业一直下滑,到现在还处于低谷。”周长利说,“现在各地的特色小镇、旅游小镇、游艇小镇又出现了要大力发展、大上快上的苗头。我建议,政府要做好纵向时间和横向地域的整体规划和协调,防止一窝蜂地盲目发展。我国经济要逐步实现做稳做实,需要企业向个性化、特色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这样一来, 行业内的水分和泡沫就会被挤掉。”
坚定信心
拭目以待
对于中国游艇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期,周长利认为,在产业发展的瓶颈期,企业要做的就是苦练内功,精细化管理,以产品和服务拼市场,这也是一个不断洗牌的过程。难的时候挺过了,经济好的时候就会更快速地发展。周长利坚定地说:“中国游艇产业一定会发展起来而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点和亮点,但这条发展之道路是曲折甚至是艰辛的。我们有一小群人,自称为游艇人,将推动中国游艇产业发展为己任。作为从事游艇行业26年的‘游艇人’,我愿意为我国游艇产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2016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就我国游艇发展的现状、趋势、政策需求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未来发展顶层设计和政策的建议,并起草我国游艇经济发展的专题报告,提交国家发改委并上报国务院。这是国家决策层首次重点关注游艇业,对全行业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遇。周长利也是起草人之一,他向记者介绍说:“经过大家半年多的努力,初稿已经提交发改委,近日就会有相应政策出台,相信通过政府、游艇同仁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也许三五年、也许更长些时间,中国的游艇产业有一个不同姿态的展现于世人面前,让我们拭目以待。”
|
|
|
|
|
|
|
|